在外國有許多研究,不管是強調重覆閱讀,對於單字的記憶和閱讀流暢度有顯著的幫助,也有許多研究結果強調要朗讀,除了有助於閱讀流暢度,更能加深對單字字形的印象,這篇研究指出,每天一次,進行同一份本文的閱讀,連續重覆5天,加上音檔輔助,有助於學習到中級的字彙,而每週一次,進行同一份本文的閱讀,連續重覆5週,則有助於字彙長期記憶的保留。
英語其實是借字大戶,從拉丁語、法語、希臘語、印度語借出許多字,造成母音發音的分歧,在歷史上,也出現過Great Vowel Shift,「母音大移轉」,雖然造成的原因仍舊是很大的謎題,但最有可能是因外來人口的融入,改變了英語母音的發音,種種原因,造成英語不像西班牙語的母音幾乎是一對一的字形字音對應。
英語單字除了70%-80%可以按照自然發音的規則來背,其他不規則的子音、母音組合,是非常考驗孩子對字形的記憶。不論是Dolch 所提出的220 sight words,或是Fry所說的1000 sight words,只有某些部份的sight words可以應用自然發音規則,拼讀出來,其他還是得靠重覆閱讀、朗讀來訓練孩子對文字的耐受程度,成為視覺字的內化。更重要的是,只要是語言學習的第一天,都一定要搭配音檔作為輔助學習。聽音檔不只是可以輔助認字、糾正孩子的發音,更可以訓練孩子,靠「裸聽」來理解文本內容。
孩子的單字量,其實是一個Continuum「連續體」,當開始接觸某個新的單字,從一開始需要學習拆解,才能拼寫出來的單字,到同一個單字經過反覆閱讀或接觸不同文本情境或聲音下重覆出現過這一個單字,使孩子可以熟練到成為sight words的視覺字,這一個過程,必須要靠不間斷的視覺和聽覺互相搭配接觸練習,才能夠不用再背誦,就可以認讀或是拼寫出來。例如:apple/banana/cat/the等實詞和虛詞。不同專業領域的單字,則是因為長期的視覺、聽覺接觸並且開口說,久而久之,便成為了視覺字sight words,例如: insomnia /melamine/aggradation等,不需要再做翻譯或解碼。
孩子的英語閱讀能力要更好,請讓孩子利用fiction/nonfiction讀本,持續做精讀+廣讀(泛讀),搭配音檔的練習,才能為後續的聽、說、讀、寫舖路。
#BySophieJane20240408